上海兆勒一号彩票有限公司
电 话:021-67760752
联系人:郭小姐
手 机:18201887152
Q Q:2881930700
邮 箱:shhzhaole@163.com
地 址:上海市闵行区申南路59号凯龙莘庄商务园6#
技术支持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梯形齿/圆弧齿同步带、轮选型圈
选型图可用于选择适合每一种带形和传输功率的同步带节距。水平轴上的转速对应小带轮。在垂直轴上读取修∮正功率{安全系数x标称功率)。
图表分为橡胶同步带和聚氨酯※同步带两种,橡胶如下:
聚氨酯同步带
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
B |
(mm) |
带宽 |
Fu |
(N) |
周向力 |
LR |
(mm) |
带长 |
M |
(Nm) |
转矩 |
ZR |
(mm) |
带齿数 |
P |
(kW) |
功率 |
g |
(mm) |
带轮宽度 |
Tab |
(s) |
加速时间 |
A |
(mm) |
中心距 |
Tav |
(s) |
减速时间 |
Aeff |
(mm) |
有效中心距 |
V |
(m!s) |
线速度 |
d |
(mm) |
带轮孔径 |
Ze |
/ |
啮合齿数 |
da |
(mm) |
带轮外径 |
Zk |
/ |
小带轮的齿数 |
dak |
(mm) |
小带轮外径 |
Zg |
/ |
大带轮的齿数 |
da9 |
(mm) |
大带轮外径 |
i |
/ |
传动比(n,:nz ) |
dw |
(mm) |
带轮节圆直径 |
p |
(kgldm) |
比重 |
dwk |
(mm) |
小带轮节园直径 |
j |
(k9m2) |
转动惯i |
dw9 |
(mm) |
大带轮节园直径 |
t |
(mm) |
节距 |
FWsta |
(mm) |
静态轴载荷 |
n |
(min一) |
转速 |
FTv |
(mm) |
每个带侧的预张力 |
n1 |
(min-i) |
主动轮转速 |
F下Zm |
(mm) |
允许拉伸负荷 |
w |
(s-' ) |
角速度 |
/ |
/ |
/ |
b |
(。) |
包角 |
同步带轮的节圆直径计算: Dp=p×Z/∏
Dp: 节径
Z : 齿数
∏: 圆周率
同步带轮实际外圆直径计算: De= Dp-2δ
Dp:节径
δ:节顶距
表一:2δ数据表
型号 |
MXL |
XXL |
XL |
L |
H |
XH |
XXH |
T2.5 |
T5 |
T10 |
T20 |
2δ |
0.508 |
0.508 |
0.508 |
0.762 |
1.372 |
2.794 |
3.048 |
0.6 |
1.0 |
2.0 |
3.0 |
型号 |
3M |
5M |
8M |
14M |
20M |
S2M |
S3M |
S4.5M |
S5M |
S8M |
S14M |
2δ |
0.762 |
1.14 |
1.372 |
2.79 |
4.32 |
0.508 |
0.762 |
0.762 |
0.96 |
1.372 |
2.79 |
同步带轮中心距及同步带节线长计算
计算公式
功率
周向力
转矩
角速度
周向速度
???????
加速转矩
转速
???????
传动惯量
传动计算必要的数据为:
安全系数
根据恒定工作负载选择同步带。对于启动力矩以及峰值负荷和振动,必领考虑安全系数C1
确定安装张力
当同步带从动边在各种工况下张紧时,一个传动就正确地张紧了。使用最低必需的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,以将轴的负荷降至u低。同步带张力也取决于带长LR及其齿数ZRa根据同步带齿数。建议下述张力:
小同步带轮的∩最小齿数Zmin表提供您选型时的建议参考
一、梯形齿同步带传动小带轮的最少齿数Zmin>
小带轮转速n1/r·min^-1 |
带 型 |
||||||
MXL |
XXL |
XL |
L |
H |
XH |
XXH |
|
<900 |
10 |
10 |
10 |
12 |
14 |
18 |
18 |
900~1 200 |
12 |
12 |
10 |
12 |
16 |
24 |
24 |
1200~1800 |
14 |
14 |
12 |
14 |
18 |
26 |
26 |
1800~3600 |
16 |
16 |
12 |
16 |
20 |
30 |
- |
≥3600 |
18 |
18 |
15 |
18 |
22 |
- |
- |
二、圆弧齿同步带传◥动小带轮最少齿数zmin
小带轮转速n1/r·min^-1 |
带 型 |
||||||
3M |
5M |
8M |
14M |
20M |
|
|
|
<900 |
12 |
14 |
22 |
28 |
34 |
|
|
900~1 200 |
14 |
20 |
28 |
28 |
34 |
|
|
1200~1800 |
16 |
24 |
32 |
32 |
38 |
|
|
1800~3500 |
20 |
28 |
38 |
- |
- |
|
|
≥3500 |
22 |
30 |
- |
- |
- |
|
|
仅供参考
提示: 选择同步带轮最小齿数时请慎重,带轮齿数越小,同步轮的多边效应越明显,同步带传动的稳定性也相对越差。
传动计算准则
带轮
建议使用实际情况所允许的最大直径带轮,让啮合的齿数最大化,并增加传动带的线速度。如果应用中需要很高的定位精度,则可以使零间隙带轮。建议采用优质的带轮,确保传动可靠。
机器结构
为了保证传动中不出现故障,建议采用结构刚度尽可能大的同步带进行传动。这样可保证传动带工作连续。
央板
如果使用夹板,则必须与传动带齿形相匹配,而且具有刚性,确保所有表面的夹紧力』度均匀。建议至少夹住8个齿,以确保产品的性能。如果传动带使用HPL带芯,则建议夹住,2个齿。
定义和传输周期
在大多数情况下,会采用下面所示的两种传动布局中的线形传动。形成特定的作用力体系。
同步带有梯形齿同步带和圆弧齿同步带两大类,设计也分为梯形齿同步带设计和圆弧齿同步带两种。
一、下面是圆弧齿同步带设计方法:
原始设计资料
1 原动机和工作机类型;
2 每天运转时间;
3 需传递的名义功率P;
4 小带轮转速n1;
5 大带轮转速n2;
6 初定中心距a0;
7 对传动空间的特殊要求。
设计步骤
1 确定设计功率Pd Pd = KAP kW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(1)式中:KA——工作情况系数,见表 2。 【表 2 工作情况系数 KA】
工作机 |
原动机 |
|||||
交流电动机(普通转矩鼠笼式、同步电动机),直流电动机 (并激),多缸内燃机 |
直流电动机 (大转矩、大滑差率、单相、滑环),直流电动机(复激、串激),单缸内燃机 |
|||||
运转时间 |
运转时间 |
|||||
|
断续使用每日3~5h |
普通使用每日 8~10h |
连续使用每日ξ 16~24h |
断续使用每日 3~5h |
普通使用每日 8~10h |
连续使用每日16~24h |
复印机,配油装置,测量仪表,放映机,医疗器械 |
1.0 |
1.2 |
1.4 |
1.2 |
1.4 |
1.6 |
清扫机,缝纫机,办公机械 |
1.2 |
1.4 |
1.6 |
1.4 |
1.6 |
1.8 |
带式输送机,轻型包装机,烘干箱,筛选机,绕线机,圆锥成形机,木工车床,带锯 |
1.3 |
1.5 |
1.7 |
1.5 |
1.7 |
1.9 |
液体搅拌机,混面机,钻床,冲床,车床,螺纹加工机,接缝机,圆盘锯床,龙门刨床,洗衣机,造纸机,印刷机 |
1.4 |
1.6 |
1.8 |
1.6 |
1.8 |
2.0 |
半液体搅拌机,带式输送机 (矿石、煤、砂),天轴,磨床,牛头刨床,钻镗床,铣床,离心泵,齿轮泵,旋转式供给系统,凸轮式振动筛,纺织机械 (整经机),离心式压缩泵 |
1.5 |
1.7 |
1.9 |
1.7 |
1.9 |
2.1 |
制砖机(除混泥机),输送机 (平板式、盘式),斗式提升机,升降机,脱水机,清洗机,离心式排风扇,离心式鼓风机,吸风机,发电机,激磁机,起重机,重型升降机,橡胶机械,锯木机,纺织机械 |
1.6 |
1.8 |
2.0 |
1.8 |
2.0 |
2.2 |
离心机,刮板输送机,螺旋输送机,锤击式粉碎机,造纸制浆机 |
1.7 |
1.9 |
2.1 |
1.9 |
2.1 |
2.3 |
粘土搅拌机,矿山用风扇,鼓风机,强制送风机 |
1.8 |
2.0 |
2.2 |
2.0 |
2.2 |
2.4 |
往复式压缩机,球磨机,棒磨机,往复式泵 |
1.9 |
2.1 |
2.3 |
2.1 |
2.3 |
2.5 |
2 选择带型
按n1 和Pd,由图1 选择带型。【参考同步带】
3 计算传动比 i
i = n1 / n2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2)
4 确定带轮直径
4.1 确定带轮齿数 Z1、Z2
小带轮齿数按 Z1≥Zmin 原则确定,Zmin见表 3 【参考带轮最小齿数网页】
圆弧齿同步带传动小带轮最少齿数zmin
小带轮转速n1/r·min^-1 |
带 型 |
||||||
3M |
5M |
8M |
14M |
20M |
|
|
|
<900 |
12 |
14 |
22 |
28 |
34 |
|
|
900~1 200 |
14 |
20 |
28 |
28 |
34 |
|
|
1 200~1 800 |
16 |
24 |
32 |
32 |
38 |
|
|
1 800~3 500 |
20 |
28 |
36 |
- |
- |
|
|
>3 500 |
22 |
30 |
- |
- |
- |
|
|
大带轮齿数按 Z2=iZ1计算后圆整。
4. 2确定带轮直径带轮节圆直径 d1、d2和带轮外径 da1、da2 ,按相应齿数 Z1、Z2可得。
【查看各种同步带轮参数计算公式】
5选择带的节线长度 LP和确定实际中心距 a。
5. 1计算带的初定节线长度 L0
L0=2a0+1.57(d2+d1)+ (d2 –d1)2 /4a0 mm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3)
式中:a0——初定中心距,mm,由设计任务给定
5. 2 选择带的标准节线长度 LP
LP根据 L0从现有模具表中查询 【3M同步带 5M同步带 8M同步带 14M同步带】
5. 3确定实际中心距 a
中心距近似计算公式为:M=4LP–6.28(d2+d1) mm
6 确定中心距调整下限 I和调整上限 S
中心距范围为: (a—I)~(a+S) mm。I和 S值见表 4。
表 4 中心距安装量I 和调整量S
LP |
i |
S |
≤500 |
1.02 |
0.76 |
>500~1000 |
1.27 |
0.76 |
>1000~1500 |
1.78 |
1.02 |
>1500~2260 |
2.29 |
1.27 |
>2260~3020 |
2.79 |
1.27 |
>3020~4020 |
3.56 |
1.27 |
>4020~4780 |
4.32 |
1.27 |
>4780~6860 |
5.33 |
1.27 |
注: 当带轮加挡圈量,安装量I 还应加下列数值(mm):
带型 |
单轮加挡圈 |
两轮加挡圈 |
3M |
3.0 |
6.0 |
5M |
13.5 |
19.1 |
8M |
21.6 |
32.8 |
14M |
35.6 |
58.2 |
20M |
47 |
77.5 |
7 确定带长系数
KL带长系数 KL由表 5查取
表 5 带长系数KL
3M |
LP(mm) KL |
≤190 0.80 |
191~260 0.90 |
401~600 1.10 |
261~400 1.00 |
>600 1.20 |
|
5M |
LP(mm) KL |
≤440 0.80 |
441~550 0.90 |
551~800 1.00 |
>801~1100 1.10 |
>1100 1.20 |
|
8M |
LP(mm) KL |
≤600 0.80 |
601~900 0.90 |
901~1250 1.00 |
1251~1800 1.10 |
>1800 1.20 |
|
14M |
LP(mm) KL |
≤1400 0.80 |
1401~1700 0.90 |
1701~2000 0.95 |
2001~2500 1.00 |
2501~3400 1.05 |
>3400 1.10 |
20M |
LP(mm) KL |
≤2000 0.80 |
2001~2500 0.85 |
2501~3400 0.95 |
3401~4600 1.00 |
4601~5600 1.05 |
>5600 1.10 |
8 确定啮合齿数系数 KZ啮
啮合齿数 Zm由式(6)计算: Zm =ent(0.5–(d2 −d1 )/6a )Z1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6)
啮合齿数系数KZ 由式(7)确定:
Zm≥6,KZ=1
Zm<6,KZ=1–0.2(6–Zm)
9 确定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
各带型的最小宽度推荐用基本额定功率P0
圆弧齿3M同步带基准带宽6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
圆弧齿5M同步带基准带宽9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
圆弧齿8M同步带基准带宽20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
圆弧齿14M同步带基准带宽40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
圆弧齿20M同步带基准带宽115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
10 带的额定功率 Pr
带的额定功率按式(3)计算:
Pr=KLKZKWP0 kW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8)
KW=( bs/ bs0 )1.14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9)
式中:KW—带宽系数
11 确定带和带轮的宽度
按Pd≤Pr 原则选择带的宽度↑bs,则式中:bs0 见下表
带型 |
3M |
5M |
8M |
14M |
20M |
bs0 |
6 |
9 |
20 |
40 |
115 |
按计算结果选择相对应的常见宽○度【常见宽度表】,并确定带轮的齿面宽度及总宽度。【轮齿面宽度尺寸表】
12 计算压轴力Q
压轴力Q 示意图见图2。
图 2 带传动的压轴力
带的紧边张力F1 和松边张力F2 分别由式(11)、式(12)计算:
F1=1250Pd/v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1)N
F2=250Pd/v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2)N
式中:v—带速,m/s;v=πd1n1/6000。
压轴力Q 由式(13)计算:
Q=KF(F1+F2) N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3)
当工况系数KA≥1.3 时: Q=0.77KF(F1+F2) N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4)
式中:KF——矢量相加修正系数,见图3。
图 3 矢量相加修正系数
KF 据小带轮包角α1 查图3 而得。小带轮包角由式(15)计算:
α1≈180°–(( d2 − d1)/a)×57.3°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5)
13 带的张紧
按式(16)、式(17)计算带安装时应↓保证的挠度f(见图4),以使带产生适当的张紧力
图 4 带安装时的挠度
施加表12 规定的安装力G(见图4),调整中心距,使其挠度f 与计算值一致。
表 12安装力 G
带型 |
带宽 bs mm |
安装力 G N |
3M |
6 9 15 |
2.0 2.9 4.9 |
5M |
9 15 20 25 30 |
3.9 6.9 9.8 12.7 15.7 |
8M |
20 30 50 85 |
17.6 26.5 49.0 84.3 |
14M |
40 55 85 115 170 |
49.071.5 117.6 166.6 254.8 |
20M |
115 170 230 290 340 |
242.7 376.1 521.7 655.1 788.6 |
13设计小结
带型、带长、带宽。带的标记代号;带轮型号、大小带轮的齿数、节径、外径、宽度。带轮的标记代号;带传动实际中心距及